
黑陶,誕生于中國新石器時代,古老的漢族制陶技藝,有黑如漆,聲如罄,薄如紙,亮如鏡,硬如瓷的美譽。
產生于山東諸城境內的一種泥制陶器,其歷史淵源,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,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龍山文化。秦時,在今諸城市林家村鎮瑯古窯村,有不少戶以燒制陶器為生,尤以黑陶為主,該村的燒窯制陶工藝歷經2000多年,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才有所減少。2000年,在諸城市技工學校發掘清理出漢井數口,出土文物10件,其中有一陶罐上印有“東武市”印記。“東武市”即為當時的著名陶器品牌。此陶器為研究漢代東武古城文化風俗提供了重要依據。
黑陶富有美麗誘人的觀賞特點,其器型多樣,造型精美,立體效果強,圖案分明,栩栩如生,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?,F存于諸城市博物館虞舜時期的1300多件陶器有陶塤、陶壺、陶鬶、陶南瓦、陶杯、陶鼎,件件精美絕倫,無不顯示出黑陶藝術的光華。在所有的陶器中,尤以制作難度最大的黑陶高柄蛋殼杯為龍山文化陶器之典型代表,是黑陶藝術之精品。此杯造型玲瓏,其特點為薄如紙、黑如漆、明如鏡,素面,黑黝發亮,為國家文物之瑰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