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所謂仿古青銅器,就是藝人們采取一種特殊的工藝手段,使鑄造與繪畫、雕刻、鑲嵌相結合,仿制古代散見于世、為數甚少的青銅文物,供人們鑒賞和珍藏。代表作“馬踏飛燕”、“長信宮燈”“毛公鼎”等再現北周西漢和西周青銅器珍品神韻,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。
濰坊仿古青銅器出現在清朝中期,迄今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。作為全國四大仿古銅產地之一,老濰縣的仿古銅藝術曾經盛極一時,號稱有“三千砸銅匠”。
仿古青銅器仿制工藝復雜,生產過程需經過制模、翻砂鑄造、修花整理、聯接、著色等工序,各地的技法不一。據季傳志介紹,濰坊仿古銅主要是仿制爵、鼎、卣、盤、爐、佛像和動物等古代青銅器,其特點是形象逼真、造型準確、渾厚莊重,特別是做舊工藝,在全國屬于頂級水平,比其他地方的工藝都略高一籌。
現在濰坊已經把仿古銅藝術和木器嵌銀工藝相給合,制作出更多的產品。如“四扇博古掛屏”就是仿古銅工藝與木制嵌銀漆器工藝相結合的成功之作,并在山東省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設計創新一等獎。